张艺谋影视评论(张艺谋作品评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艺谋影视评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张艺谋影视评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张艺谋导演的全部电影分析?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
1968至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1971至1978年在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工人。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今天我们大致将张艺谋的电影大致分类,从而进行分析。
一、改编类电影
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就是很典型的小说改编类。通过小说的手法讲述电影内容。同类的电影还有《红高粱》、《金陵十三钗》等。换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肯定会带有导演的个人风格,有时会对原著造成极大地改动,例如《白鹿原》电影,就出现了大幅度地变动,个人认为仅仅是套用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改编类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长篇类小说有较为庞大和复杂的故事和内容,如何将内容局限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讲述完。例如《归来》,因为时长限制,便弱化了对陆焉识以前生活的情节。重点表达陆焉识归来之后的情节。 无论是《归来》、《红高粱》、还是《活着》,都高度还原的原著内容。虽然有删减,但不失真,剧情紧凑而不缺失,高度还原作品。
二、时政类电影
《秋菊打官司》,《一个和八个》都是直接反应在社会问题,通过媒体的方式,让大众直接参与到时政问题的讨论中。而且直接使用记录片的拍摄手法,与之前的构图意识强烈的电影截然不同。偷拍视角,停机再拍,静止机位,高度还原的场景,大幅度的使用。这在当时整个电影事业在进行多元探索的时候是难得可贵的。
三、反思类电影
无论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金陵十三钗》等,都是讨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较量。讨论着体制内人的挣扎和情欲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和挣扎带走明显的思想烙印,值得人们反思。
四、商业类电影
不能不说,张艺谋电影中另一部分可以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留下痕迹的就是商业电影类型。也是因为张艺谋,中国电影史上诞生了一个最为显著的商业片类型——“大片”。从《英雄》开始,《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创了中国式大片美学和传统武侠的结合,呈现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张艺谋结合国际视野,使用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高曝光、营销手段等方式,将中国电影推向了经济的前沿。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新变化给电影人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从这几个方面不难看出,虽然,做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但张艺谋并不局限于自己的风格和主题。当陈凯歌沉浸于历史与人文的反思,当黄建新沉醉于对城市迷茫的反思,当田壮壮醉心于对宗教的诠释,张艺谋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文化批判”了。
其实张艺谋的创新突破更多的表现在拍摄手法上,也就是视听语言的表现上。视听语言是电影独特的语言,那么它的变换也就能直接反应导演的风格变换。
一开始的《红高粱》大面积地使用红色,相较与第四代导演大量使用自然光,这次变化是革命性的。为了表现出对生命的礼赞,大量使用红色。也正是这种类似于中国画的泼墨式的手段,成了大陆电影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紧接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摒弃了《红高粱》那种大写意的手笔,一切的故事锁定在四面封闭的深宅大院中。利用这个封闭的空间, 将电影中封建礼制对人的压制表现到了极致。尤其是在影片最后使用的连续叠化中的“囚”字形结构,直接表明了主题。张艺谋的拍摄手法其实更多的是对第四代导演的纪实类拍摄手法的颠覆,更多地打开了人们对电影的探索。
之后,《秋菊打官司》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偷拍视角的引用,纪录片化的风格。彻底打开了人们对电影本质和内容的探索,不必拘泥于形式。也正是这种土的掉渣的表演直接反应中国农村的本质现象和对法制的思考。又一次引起了国际的注意。而后《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都采用了非演员的方式,拍摄手法也更简洁,直接用静止镜头。使得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加真实。
而后的《活着》,小说式的讲述方式,更加彰显的张艺谋的功力。相较与陈凯歌执着于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张艺谋更多地在探索电影的多元化。可以说,陈凯歌研究了电影的深度,张艺谋探索了电影的广度。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张艺谋电影中所承载的东西。
一、悲剧情节
这其实不算是张艺谋的个人风格,第五代导演都偏爱悲剧。可能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导致的。 张艺谋电影中,直面个人人生悲剧的影片是其电影艺术的代表,比如讲述个人英雄悲歌的《红高粱》;女性悲剧视角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讲述人生悲剧的史诗视角的《活着》等。这些电影的内涵性和价值往往都是嫁接在人物和事件的悲剧情节之上的。而其实第五代导演都喜好将人物放置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对其进行人性的拷问,去揭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还有人性的卑劣性。表达这些问题,悲剧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最恰当的了。
二、抗争的女性形象
历史上女性在社会中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和地位。 女性的定位是以男性为坐标,处处体现出男性 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女性形象多为抗争的女性形象。从《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 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女性在社会地位中的真实写照,是按照不同时期男性的观赏愉悦不同而安排女性的命运,由此表现出中国两性关系虽具有隐蔽性,却又不乏可见性。
三、浓烈的色彩
无论是《红高粱》那种写意式的大红,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给人印象深刻的漫山遍野的菊花。都无不彰显这位导演表现手法的弹性与张力。可以说,张艺谋的色彩运用成为一种辨识度,一种标签。大量的、精准的使用色彩表达出导演对电影的掌控力。
其实总体来说,张艺谋一直在求变,不断在突破,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个人烙印。张艺谋无论是对中国电影本体的创新,还是对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发展都有着显著的贡献。而他本身作为中国导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给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
1、《红高粱》张艺谋成名作,他凭借这部电影让中国电影有了国际影响。该片色彩热烈奔放,基调充满了野性的张力。让我们记住了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独特的影响风格:大面积的浓重色彩、再加自然光。但该片争议也很大,曾被指责暴露中国文化的丑陋面。
2、《代号美洲豹》,张艺谋少有的枪战片。葛优在片中扮演劫机犯。该片旨在呼吁两岸一家亲,两岸应该早日合作、统一。
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大男孩眼中的黑帮世界,充满了残杀、背叛以及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恶的轮回。
4、《一个都不能少》,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该片演员全部是非专业演员,使得该片更像一部纪录片。
5、《英雄》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武侠大片,汇集了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甄子丹等大牌影星。表达了一种追求“大一统”的历史观。虽然争议也很大,但我个人比较欣赏这部作品。因为该片将张艺谋独特的影像风格彰显地淋漓尽致,思想内核也值得品味。
关于张艺谋影视评论和张艺谋作品评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张艺谋影视评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艺谋作品评价、张艺谋影视评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一道佳影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yspl/4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