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几月上映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尽管网上讨论两极分化,但热度依然不减。社会犯罪、青少年心理、原生家庭、亚文化等问题的碰撞,似乎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话语场。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愤怒的父亲老金为了给死去的女儿报仇,在复仇之路上逐渐迷失的故事。影片借鉴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原生家庭”概念,尝试在悬疑、惊悚、动作等跨类型黑色电影的外壳下延伸至更广泛的文化问题。影片质疑人们习以为常的情感模式,直击当代社会的文化症状,并提供了一种思考作者从跨类型黑色电影中性表达的方式。文学改编的“不规则”思路。影片从原著小说文本出发,将一个简单的谋杀故事变成了作者更深层次的表达。文本的大幅修改,足见导演曹保平的野心。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想用原作的规则逻辑来创造“不规则的东西”。原著故事主线清晰,凶手清清楚楚,受害人父亲千里追凶,凶手母亲急于保护儿子,父亲铤而走险,聚焦阶级和社会问题。不过,电影选择重塑部分人物背景,调整故事主线,更加注重对亲情的反思。首先,影片弱化了金流星的人物身份标签。原著中,他是一名赌徒,也是一名越战老兵,腰腹部左侧低头可见,纹有死去女儿的脸;电影中的他是一艘非法渔船的老板和一个酒鬼,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单亲爸爸。其次,影片删除了顾虹的人物历史,留下了相对模糊的母亲形象,辅以歇斯底里的指责。第三,李家的叙述重心从李烈转移到了景兰身上,景兰的冷静和偏执丝毫不亚于金御史。随着叙事的推进,涉案的两个家庭被扁平化为一个抽象的东亚文化圈: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关系模式。此外,电影展现了青少年对亚文化的痴迷,并利用日本动漫《死神》中的两个角色揭露了Cosplay群体的黑暗和边缘化角落。与原著不同,金丽娜在影片中选择了自杀。就这样,影片前期对凶手的追捕瞬间变成了真相对父亲的励志问题:“你爱她吗?”同时,也完成了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深刻转变。影片采用跨类型创作,回归导演对血缘关系的观察。《烈日灼心》中的奇怪婴儿激发了罪犯的父爱;《追凶者也》,儿子思念已故的母亲,不愿搬坟,造成复杂的事件;《狗十三》,家庭内部的权力游戏带来难忘的成长烦恼。李淼淼、金丽娜以及三名作案的日本青年几乎都过着远离血亲的生活,试图以极端的方式获得同龄人中新族群的认可。如果说疯狂的少男少女是影片试图通过牺牲孩子的理性来颠覆父权叙事下父亲的自我印象,那么影片中的母亲形象则走向了极端的刻板印象。顾虹的几场戏,充满了对金御史的怨恨和指责。救护车里怪异的笑声透露着自嘲和绝望。持续不断的情感宣泄似乎与黑色电影中女性角色的神经质底蕴重叠。平静的静兰在“我们是两个骗子”的表白中崩溃了。从主题深度上来说,慈母与失子般的母子关系明显弱于金雨诗与金丽娜父女之间的冷漠对峙。
电影开拍后不久,金流星在居酒屋向岛津抱怨说,他女儿的谋杀案是“对我的一个笑话”。影片的最后,李烈的疯狂再次印证了父权结构下父女关系的一贯形态,那就是个人的依赖和从属。他年幼的瘫痪女儿被儿子用硫酸毁容。在金月石话语的刺激下,他逐渐陷入了恍惚之中,认出了她是自己的儿子,并试图杀死她。——这和金月石最初的愤怒几乎是一样的。从父权制的角度来看,权力结构中的个体必然会被多重关系撕裂。血缘、亲情、身体、阶级等关系的集合,构成了这部非典型黑色电影的终极秩序,那就是虚无的情感。参与犯罪的个体都确认了自己情绪的真实性,以愤怒为线索支撑起自己与周围世界的情感链条。东亚文化圈默许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但电影却否认了这种爱。为什么它默认爱情自然存在于血缘和亲缘关系中?
象征隐喻中的“灰色地带”除了对文本的大刀阔斧改编和对社会症状的深入剖析之外,非典型的黑色电影视觉系统也彰显了导演的跨类型野心。这一点在预映材料中已经有所体现。整体制作风格偏暗,标题的粗犷笔触几乎占据了整张海报。一般来说,黑色电影常采用低色调、深色来构建叙事空间。昏暗的吉田房间,狭窄的衣柜,阴暗的地下室里的火焰和烟雾,混乱的日本夜总会和小床,已故父亲黑暗而恐怖的梦,台风来临时阴沉的云层,近乎黑色的大海,还有旋风从天而降的龙卷鱼、黄昏时划过天空的蜻蜓……图像中的黑色符号形成隐喻的堆积,似乎与商业类型电影背道而驰。但平房里的持刀打斗、展厅屋顶上的追逐与高空坠落、路口致命的三车相撞,却把观众带回了类型片视觉奇观的万花筒之中。这种“冲突”正是曹保平导演所说的“灰色地带”。凭借激烈的追逐打斗场面和黑色符号的深刻隐喻,导演利用悬疑片惯用的拍摄手法和商业类型片的影响,推动影片进入深度思考,完成对社会心理的情感探究。在金月石在漫展场外寻找凶手的主观镜头中,Cosplayer们如夜色中的幽灵般掠过。影片以Cosplay为切入点,以一个受主流社会价值观塑造的中年男子和父亲的视角来审视亚文化群体。Cosplay群体突出的视觉艺术审美特征无限放大了边缘化青年偏离主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影片浓重的黑色风格中普遍的虚无主义。“我们的认知限制了我们的行为。”曹保平将代际冲突的思考归结为认知层面。“就是故意揭开一道伤疤,让所有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可能会给人带来的伤害。”近来,“人人都疯狂”式的影视作品时常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引发不同人群的大规模讨论甚至争论。从《河边的错误》到《涉过愤怒的海》,“疯狂”只是表面。这类电影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当下的青年文化和社会心理,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作者:吴晓旭,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一道佳影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xys/30595.html